同心县新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万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达标尾水排入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2018年,为确保黄河干流宁夏段““类进Ⅱ类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要求全区22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支流)考核断面必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标准,亟需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厂达标出水水质。为削减入黄污染物,同时提高当地再生水利用率,同心县政府谋划实施了同心县人工湿地。
同心县人工湿地采用“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的组合工艺,设计处理规模2万m3/d,总占地面积约252亩。为适应西北地区严寒的气候,在工艺设计方面,采取最大限度减少热量散失的措施,如污水厂与湿地连接管道采用埋地形式、潜流湿地池体布水渠和集水渠采用封闭式盖板渠与隔墙一起浇筑、布水渠出水口低于潜流湿地填料等做法;在水生植物品种选择方面,经过大量比选,选用了抗冻性强、根系更加发达的黄菖蒲,这些措施确保了湿地冬季稳定运行达标。
污水处理厂达标出水经湿地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8 3838-2002)I类标准,大幅削减入黄污染负荷,极大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湿地出水用于城区绿化、浇酒道路、城区豫海湖生态补水,出水回用率达到100%。湿地建设,提升了周边景观效果,为市民提供游玩、亲近水体的良好场所;吸引了白鹭、苍鹭赤麻鸭等诸多鸟类安家,绘就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为更好地在西北地区推广湿地建设和修复工程建设经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将本项目纳入《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进行推广应用。
2022年7月,时任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率团到同心县人工湿地项目开展“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视察,对西北极度干旱、盐碱性地区能建成如此效果的人工湿地表示惊叹,对人工湿地在生物多样性、水质改善及生态修复、再生水循环利用等方面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