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探索“近零碳”路径,带动绿色低碳转型
时间:
 2025.01.20
浏览量:
 0

项目背景.png


为积极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服务和推动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3年7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近零碳示范创建工作。近零碳示范创建是我省首次在“双碳”领域开展的综合性试点,涉及能源、交通、城乡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生活消费等多个领域,不仅专业跨度大、指标要求多样,而且无成型的近零建设规范和技术指南。创建单位普遍遇到了对“双碳”工作认识不到位、碳排放管理薄弱、底层数据分散且口径不统一、澙察气体排放清单等关键性基础资料缺失等问题,导致无法厘清自身碳排放现状和准确发掘降碳潜力,这成为研究探案近零碳发展典型模式和关键路径的巨大挑战。


主要做法.png


我院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先后承担了菏泽市鄄城县、济宁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市历下区西江华府社区等1个城市、3个园区和7个社区的近零碳示范创建中报支撑工作,从低碳管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建筑(基础设施)、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农业、碳汇与碳抵消、减污降碳等领域为创建单位剖析现状、发掘潜力、谋划项目、建章立制,多领域多层次推动经济社会“近零碳”“零碳”发展。

在申报阶段,我们以统计年鉴资料数据为基础,紧扣各领域主管部门职责针对性设计调研大纲和资料清单,探索使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生产规模多指标交叉的纵向类比分配法,研究能源、工业、交通、农业、社会生活等全口径碳排放水平,准确摸清了各申报单位的能源结构数据以及全口径的碳排放底数,彻底解决了部门协同难、底层资料收集难、数据核算与分析难等核心问题。在全面分析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我们立足申报单位低碳工作基础和特色优势,聚焦高碳排放的领域和行业挖掘降碳潜力,全面论证近零碳示范创建可行方案,确定了近零碳示范创建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结合中报单位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发展规划,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可操作性、可实现的“减源增汇”具体任务。


取得效果.png


2023年11月,我院支撑的11个近零碳示范创建单位全部入选山东省近零碳示范创建名单,形成了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三年的示范创建,我们进一步统筹近零碳、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以及绿色低碳县城、绿色制造等试点创建工作,整合相关区域清洁能源、优化能源利用、推进低碳管理和资源循环化利用,预计每年可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240万吨标准煤,碳排放量640万吨,建立特色鲜明、系统集成的多层次近零碳发展样板,为带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提供独特的山东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