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部署不断推进。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出台核算规范,2023年10月山东省发改委和统计局发布核算技术指南,明确核算流程、指标体系、方法、参数与数据来源等内容。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面临诸多困难。传统的经济核算体系难以准确衡量生态产品的价值,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被长期低估。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不统一,数据收集困难重重,且数据来源分散、不完整,这给全面、准确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目录清单构建
对本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研,详细分类梳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确保目录清单涵盖全面。
(二)、数据收集与整合
建立了多渠道的数据收集网络,整合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实地监测站点等各方数据资源。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空间整合与分析,为价值核算提供了全面、准确、精细的数据基础。
(三)、精准核算与验证
针对不同的生态产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物质量、价值量的核算。通过对比核算结果与其他研究成果,验证并优化核算结果,确保可靠性与实用性。
(四)、标准的优化创新
创造性地编纂特定地域单元及特定生态系统的核算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核算对象编制具有特色的核算指标体系及核算方法,并根据试算及时调整和完善核算方法与参数,确保核算指南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核算结果为政府部门合理调整生态保护区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的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提供了有力支撑。编制的核算指南指导特定地域单元及特定生态系统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路径。